一家都是一個孩兒,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也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所有父母的愿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一、抱孩子坐車
很多家長喜歡抱著孩子坐車,認為這樣做可以省去安全座椅,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研究表明:在遭遇交通事故的時候,未使用安全座椅孩子的死亡率是使用安全座椅孩子的8倍,而14歲以下兒童死于車禍的主要原因,61%是沒有坐安全座椅。也有人做過試驗,當10公斤的孩子,在時速40公里的車上遭受到正面撞擊時,瞬間產生的力量是300公斤,這是孩子就會如同炮彈一般往前沖,不僅可能撞上擋風玻璃,還有可能被甩出車外。就算是大人和孩子同系一條安全帶也不行,一旦遇到事故,可能造成孩子窒息,孩子還有可能成為大人的人肉安全氣囊。

二、孩子單獨留在車內
因為把孩子單獨留車里而造成孩子出事兒的新聞屢見不鮮,這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只是暫時離開,不會有事。但實際上悲劇就發生在這段時間里,有研究表明,戶外溫度為35℃時,陽光照射15min后,封閉的汽車內溫度可以達到65℃,孩子也可能會因為高溫、缺氧等原因造成窒息,而且這個溫度別說孩子,就算是我們成年人也受不了。

三、忽視車內空氣污染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變的越來越先進,但是車內空氣污染,尤其是甲醛污染的問題也是愈演愈烈。我們都知道新房裝修后會出現甲醛殘留,可很多朋友卻忽略了新車也會有甲醛,而且由于車內空間狹小,所以車里的甲醛量往往是新房的好幾倍。因為新車的零部件和內飾在前期加工和后期安裝的時候要用到大量的粘合劑,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膠水。而為了增加膠水的耐腐蝕性,廠家在制作膠水的過程中會摻入酚醛樹脂、甲醛樹脂、脲醛樹脂等甲醛的衍生物,所以新車出廠之后,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甲醛殘留。人體吸入過量的甲醛后,輕者會出現眼睛流淚、咽喉疼痛,重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胸悶氣喘甚至肺水腫等癥狀,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有可能誘發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癥,尤其孩子的免疫力比較低,更是易中毒群體。

要除掉車里的甲醛等有害物質,首先平日要多通風,這樣可以加快車內外空氣的流通速度,從而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提高空氣含氧量。此外,車輛在夜間或長時間停放時,如果條件允許,也要把車窗打開一點,如果沒有條件,那么用車前要通風一會兒再上車。

不過只靠通風肯定是不夠的,因為通風的效果會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制約,所以在堅持通風的基礎上,還要搭配其他手段輔助治理。比如在車內放置活性炭或者光態晶,活性炭是一種傳統的除甲醛材料,優點是價格便宜,本身性質穩定,不會有污染。不過活性炭的弊端是只能吸附,不能降解,一般使用15-20天就會飽和,如果不及時更換,就會造成二次污染。而光態晶作為一種新型的除甲醛材料,是專門針對車內環境研發的。與活性炭相比,光態晶的優勢在于,不但可以有效吸附甲醛等有害物質,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有害物質分解成對我們人體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治理能力更強,效果更好。而且由于光態晶不會飽和,所以使用壽命也比活性炭更長。